新闻动态

微课|都在要求读懂孩子,其实孩子也能懂父母,你的孩子懂你么?

来源:会明心理 发布时间:2020-05-17 浏览次数:6058


 01 



看到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文章都在强调:父母要读懂孩子,之后才能教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为什么很少有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一次,我想讨论点不一样的话题:你的孩子懂你么?

 02 

从知道孩子的到来那一刻,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开始止不住的期待、担忧,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出生,健康快乐的长大,不用为吃穿发愁,有一个平坦而光明的前进之路,能早早的功成名就,如此,也就是父母所能为孩子所提供的的极限了。

十月怀胎便开始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关心孩子教育与成长的父母想必是几乎没有的,但是应该如何教育呢?现在关于如何教养孩子的文章、课程铺天盖地、众说纷纭,如同古代的百家争鸣。然而,即使学习了那么多文章和课程,很多父母还是对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充满了疑问和担忧。

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在说,拥有一个过于懂事的孩子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谁也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走向一条明知不幸福的路,同样,谁也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成材,性格糟糕,无法适应社会。
那,为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的父母们,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健康的,能成材的孩子么?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当然孩子的性格习惯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息息相关,所以
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自己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同样的不上学的问题,可能也是有不同的原因的。

忽略问题成因而直接从现象入手,可能收效甚微,这也是许多教育方法和技巧不适用的原因。

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成长,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与社会规则,更多的,其实是一些无法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比如学会学习,学会爱,学会理解与体谅,以及,学会表达与倾听。也许在许多成年人看来,这些事情不是先天就会的么?不是人类的本能么?事实上,并非如此。人的一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生理所限的事情如此之多,远超过大众所意识到的那些。

 03 

关于人的发展如何受到生理所限,容我们稍后再说。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学了那么多科学教养的方法,听了那么多课程,
为什么还是看到宛如哈士奇般拆家的孩子,就忍不住火冒三丈?满腹的抱怨、指责、愤怒止不住的宣泄出来?


孩子-儿童节1.jpg



有些家长会归因于耐心和疲倦。在外奔波,忙碌于赚钱养娃,傍晚带着一身倦意回家,难免会更加缺乏耐心,因此会忍不住教育不懂事的孩子,希望他能体谅自己的辛苦。这样难道也不对么?难道每一个父母都必须成为圣人、铁人,不生气不疲倦才能教养好孩子么?

想也知道,
当然不是这样。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个小故事,源自于我看到的一则幽默漫画:
想象一下这个情景:
你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享受着怡人的凉风,顺手把你的遮阳帽摘下来放在了身旁的座位上,这时候,一个带着墨镜的人走过来,也没和你打声招呼,甚至没有看你一眼,便径直的坐在了你的帽子上,这时候,你会生这个陌生人的气么?


如果,当他摘下墨镜时,你发现他是个盲人,你还会如此生气麽?
对着这个陌生人生气,和你的耐心、疲惫有关系么?

我认为,
这便是很多家长无法克制在孩子犯错时发怒的原因。因为家长不了解一些事实,所以误解了孩子行为的动机。这些事实便是: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生理的限制。


 04 



前一段时,家长让孩子练习趴睡致死的一则新闻上了热搜,也引起了众多热议。很多人去抨击无知的父母,无良的早教机构和老师,这些人当然要为那个无辜逝去的小生命负责,这毫无疑问。只是我想说,在这里,有多少人有思考过,为什么孩子不能过早的练习爬睡?也许有些文章科普过(包括我自己),因为婴儿的呼吸功能尚不完善,非常容易呛咳甚至窒息。那么进一步的说,作为家长,你知道你的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受到什么样的生理限制么?



更加详细的并非一两句话可以概况,但是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这些例子中的现象可能你的孩子也出现过,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有没有意识到,这恰恰是孩子不同于成人的地方,而且究其原因,并非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孩子做不到?

在孩子刚出生不就,还不太会翻滚爬行的时候,常常能看到孩子很新奇的看着、触摸自己的小脚丫,甚至送到自己嘴里狠狠咬上一口,随后却哇哇大哭了起来?这是因为:
婴儿时期的孩子还无法分辨自己和其他物体的区别,就是说在这个时期的婴儿眼中,自己的脚丫,和床头的玩具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孩子大约3岁以前,如果你在他额头上蹭上一些污渍,或者是很明显需要擦去的东西,再把孩子领到镜子前,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去擦拭镜子里的人额头上的污渍,极少数才会去擦拭自己头上的,3岁以后,则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擦自己的额头。
因为孩子在3岁前还没有完善的自我的概念,就是说镜子里的他,和路边的随便一个人没什么区别;
同样,
八岁前的孩子无法想象坐在自己对面的人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此时的大脑还没发育出固定物体关系,从而模拟他人视角的能力;
十二岁前的孩子,面对同样容积的烧杯和量筒里的水,多半不会给出水量相等的答案,因为无法意识到物质是守恒的;
青春期的孩子
冲动易怒,是因为大脑的情感中枢杏仁核已经发育完善,但前额叶的控制区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并非孩子故意惹事,或者社会阅历太少,而是真的受到生理所限。
……
类似的发育过程贯穿着孩子整个成长过程,正如我们所说,
孩子长大的过程几乎可以说是一天一变,生理上的功能其实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只是这个过程孩子自己意识不到,家长在身为孩子的时候可能也意识不到,到了成人的时候,如果不特意关注,也很难发现这一问题。但恰恰是这样的生理限制让孩子的行为在大人看来不懂事、不可理喻。如果知道了这些,就如同意识到坐在自己帽子上的是个盲人,很多家长也不会出现那么多难以控制的负面情绪了。


 05 



这些和孩子是否理解父母有什么关系?

前两天看到了一个视频,讲的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4、5岁的样子,小儿子可能才1、2岁,女儿最近新增了一个坏习惯:往马桶里丢玩具。

爸爸发现屡次管教女儿却收效甚微,就想了个办法,先是多次和女儿重复:往马桶里丢东西鳄鱼会出来咬人的,然后在一次孩子丢东西之后,将一个画的很逼真的往外冲的鳄鱼贴纸贴在了马桶盖上,然后冲出去很惊慌的告诉女儿,她引来了鳄鱼,在女儿确认后,爸爸煞有介事的让女儿保护好弟弟,自己去赶走鳄鱼,在一阵逼真的厮打音效之后,爸爸一脸疲惫的走出卫生间,告诉女儿鳄鱼被赶走了,并认真告诫女儿不要再丢东西进马桶了。

整个视频看下来很搞笑,但是爸爸的处理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他多次告知女儿无效之后,并没有冲女儿发脾气,大概是因为他理解女儿听不懂道理,无法理解错误行为可能引发的结果,所以他停止了说教,而采用了一种在成人看来很滑稽的方式将这件不能做的事情告诉了女儿,相信女儿在真正明白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情之前,也不会再出现这一行为了。


孩子并非无法理解父母,只不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套,在孩子身上未必适用,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有不同的交流方法,想让孩子懂你,就了解一下他正处于什么阶段,能通过什么方式交流吧。当然,举上述的例子并非鼓励恐吓孩子,有些家长会以威胁孩子“不爱他”“丢下他”的方式来使孩子就范,这与刚才的例子是完全不同的。鳄鱼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只针对孩子的具体坏行为,而且即使是存在这种行为,爸爸表达的也是:我仍然爱你,愿意保护你,只不过你的行为可能会给我带来伤害。并且爸爸将这个内容用一种剧情一般的方式演绎出来了。而威胁孩子“不要他”则是表达:你只有做好的行为才能获得爱,做坏行为就没人爱。其实父母心里清楚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孩子还没有分辨能力,是无法分辨父母的话是恐吓还是真心的,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懂事”的孩子。可悲的是,这些“懂事”的孩子真的不懂你。
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孩子的,你不知道的事?想让你的孩子懂你?


来听听会明咨询师任天一老师的课吧,就在5月23日(周六)晚七点,老师与你一起分享:让孩子更懂你~有想了解的关于孩子、亲子关系的问题,可以提前发给报名老师,任老师会挑选一些经典问题进行统一解答~课程可以无限回放,错过上课时间也不用担心,一样能听到满满的干货!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课程


杨洁文章名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