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微课|你的人际关系,是牢笼还是温床?

来源:会明心理 发布时间:2020-04-26 浏览次数:5247

 01 



一位圣哲说过:关系并非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即是关系。

这句话可以从很多层面来了解,想象生命是个圆圈,划分成许多区块,每个区块都代表一个重要的关系:你与父母的关系,你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你与朋友的关系,你与伴侣的关系,你与孩子的关系,以及最重要的,你与自己的关系。
 
“如果有某一种关系不顺遂,对生命就会有不好的体验;如果任何一段关系里有冲突存在,对生命的体验就会产生分裂,观点也会开始扭曲,导致你丧失连结,终至丧失了合一。”
 
生命中有很多种关系,而在这些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与父母的关系。

只有当主要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获得疗愈时,我们才有可能产生正向思考与感受

要是关系没有被疗愈,根源就是不健康的,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只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拉回充满冲突的状态;然而,若是你的关系获得疗愈,你就会越来越向上提升,更能觉察合一感与连结感。


图片 1.png



 02 

因为与父母关系是一切之本。

无论父母是否健在,是否同住都不重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往后与其他人的关系。

你与父母的关系极为重要。

如果跟父母之间有任何不满,往后的人生就会一直带着这份不满;如果跟父母的关系良好,就会把相同的赞赏与感谢带入往后的每一段关系里,因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

如果你不是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那这里所谓的父母是指在你心中的地位等同于父母的人,可能是你的姑姑、阿姨、养父母、兄弟姐妹、老师等抚养你长大或代理父母职位的人。

父母并不是活在你之外,而是在你里面。

有人可能会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跟我的关系早就没有影响。也许我小时候曾经受过伤害,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伤痛早已不在。我了解父母亲所经历的,也了解他们不该为此负责。”

但其实我们内在都有一个小孩,受伤、受惊吓、感到失望的并不是大人,而是内在小孩。


图片 2.png



父母在我们童年时的所作所为早已过去,可我们却为了过去的经历,而惩罚今天的自己。

我们把父母的角色印刻在自己的心中,变成一个束缚自己的“内在父母”的角色。

如果我们不跟内在的父母和解,就很难真正爱自己。

一个人满了25岁之后,就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

小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父母,但是到了25周岁之后,我们的心智足以支持自己成为一个成人,这时候就可以做一个决定——我要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

把过去期待父母对我说的话,变成内在的父母说给自己听,停止伤害自己,学习如何爱自己,为自己内在的情绪、期待、渴望负责任。

 03 

另一方面,作为成年人,也必定会面临更多的社会人际关系。


图片 5.png



我们在接待来访时,经常会听到这种问题:
我觉着她们有小团体,我很担心我融不进去,也担心融进去我自己不舒服。
或者是他/她会不会对我的评价不好?

这样的人往往过得并不如意,无论是恋爱,还是日常与人交往,他们都会感受到很多焦虑、恐惧和压力;而周围那些与他们交往的人,也难免因为他们的误解和揣测而感到困惑。

这些“爱多想”的人,通常有如下6种特点
1.与人交往时,先预想最糟糕的局面,即使每次其实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下一次还是会做最坏打算;

2.在说话、做事时,会特别在意他人的感受
<span styl